古早味、老品牌、新思維,國宴老店求真求好,進步不停歇——江湖地位一等一的手路菜「阿霞飯店」

如果你是道地台南人,和外地人說起經典臺菜,你十之八九會語帶驕傲的說起這間店——天公廟前的「阿霞飯店」。

創立於1940年,並在1983年正式落腳天公廟前的阿霞飯店,在80年的歲月中,一步步將臺菜從小攤販提升到大殿堂。阿霞飯店真材實料、講究新鮮也講究細節的料理,不只讓文學大師林語堂特別為招牌菜餚「紅蟳米糕」撰文,也是歷任總統蔣經國、李登輝先生等造訪過的「總統飯店」。

這樣一間名氣大、招牌亮的老店,不免受到各方老饕檢視,變與不變都難為。「人家說要堅持古早味,但如果完全照著以前的調味下去做,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太油、太鹹,」第四代傳人吳健豪娓娓道來的觀點,已不只聚焦於廚藝,更放眼整體的企業經營——有所取捨的改變,勢在必行。

如今看來,當初的改變沒有白費。今日的阿霞飯店,不再只是經典味道的餐點提供者,已蛻變成從環境、服務、消費歷程等,現代化、精緻化的感官體驗提供者。

美味求真不容易,改變為的是永續經營  

走進阿霞飯店天公店,正紅與淡金的主色調相互輝映,空間富麗又不失端莊典雅。正中央「美味求真」金字匾額,是來自1983年顧客致贈,除了深刻的歷史意義外,也是阿霞飯店傳承至今的核心精神;下方,則是現代化開放式廚房,工作區乾淨整齊、廚房人員從頭到腳穿著正式廚師服,衛生安全一眼可見。如此嚴格把關每一道作業流程,正是吳健豪先生接班後,改革的第一步。

 

以往的老餐廳,做菜靠的是經驗。老師傅當日順手拿的匙、瓢,就是一整天的度量衡,每天都可能不同,菜餚品質也容易起落不定。

「我們自己的基本要求是,讓客人不管在什麼時候來,都能吃到品質穩定、味道每次都很好的料理。」吳健豪在接手阿霞飯店後,將餐點的調味方式重新梳理、SOP化。這是一個大工程,不僅得要保留客人記憶中的古早味,更要符合現代人轉為清淡的飲食習慣。

改變絕不容易,但吳健豪看得很遠——因為這一切,為的是永續經營。

「阿霞飯店有很多老客人會帶小孩來吃,」接手經營時,吳健豪自問,「小孩會長大,成為以後的消費主力。10年、20年後,就算長輩不在了,年輕一輩會因為喜歡我們的料理,再回來吃嗎?」

因此,為了繼續成為年輕一輩心目中的「總統飯店」,阿霞飯店擁抱新思維,進步不停歇。而阿霞飯店的進步,並不單指營業額。

 

循環經濟就是「不浪費」和「珍惜資源」

過去在阿霞飯店用餐,飲品以大量販售的瓶裝罐為主。酒席結束,客人離開,一整天留下的廢棄塑膠瓶罐,數量非常可觀。然而回收的價錢逐漸不如以往,願意從事資源回收人少。沒有人想回收了,那該怎麼辦?吳健豪雷厲風行,決定不再提供瓶罐飲品。

 

如今入座阿霞,上桌的飲料改以玻璃鑲金邊的高筒杯盛裝,店內自製的特色調飲十分用心,不僅味道好、質感更細緻。

 

「但那沒有成本比較低啦,」吳健豪說,以往瓶罐裝飲料保存時間長,不怕壞,不過改為現做飲料後,就有保存期限的問題,除了需要費時煮,更得注意飲品新鮮度,賣不完就得倒掉,「其實花的人力更多了。」

阿霞飯店的進步,也反映在食材的利用上。

老一派的餐點盤飾,偏好採用塑膠蘭花、假花,盤飾僅作裝飾而已,沒有其他功能。「放上盤子的,應該都要是能吃的。」吳健豪大膽引進新思維,在講求視覺美感同時,盤飾不再使用假花,改將備料耗材再加工,讓新鮮蔬菜的每一個部位,都能被盛盤、珍惜的吃下,同時針對每道料理,選以最能襯出其色其型的器皿。

如今菜餚端上桌,吃慣傳統桌菜的人,剛開始也許會驚訝,因為阿霞飯店的美感已跳脫傳統框架。比如經典的手工拼盤,蟳丸、蝦棗、粉腸、野生烏魚子錯落在瓷白闊圓盤上,點綴幾何形狀的小黃瓜,樣態精巧好看,入口後,才知道這盤飾不簡單,竟然還有醃漬過的清甜香,搭配食用十分爽口。

錦霞樓-情境圖-拼盤

這些「為了減量塑膠垃圾採以自製調飲」、「給予耗材新生命」的作為,其實非常符合「循環經濟」。

不過,當問及對於循環經濟的看法,吳健豪愣了一下,他說,「小時候就被耳提面命『不要浪費』,對我來說,這只是換了說法而已。」

的確,時代在變、做法在變,求變求新同時,有些美好道理仍能永存,「愛物惜物」就是不變的根本道理之一,而80年的金字老店——阿霞飯店,也在這條路上穩穩前進。

照片提供 / 阿霞飯店;插畫提供 / 杜禹葳

關於作者 陳彥諺

跨領域撰稿人。現在開始關注循環經濟。喜歡循環經濟中「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的概念——萬物皆有新可能。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