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鮮食材就地製造,減少碳足跡,創造在地好味道。——台南人的喜餅老店「明新食品」

民以食為天——不論哪個時代,都有民生需求,脫離不了「吃食」。然而,要如何在百家爭鳴的食品一行中脫穎而出呢?讓我們借鏡成立於民國49年,至今已營業超過61年的「明新食品」。

過去分別以傳統喜餅、滷味、肉包、虱目魚Q餅等產品打響名號的明新食品,在創辦人許俊雄先生創立當時,並不是食品行,而是一家位於台南東寧路與長榮路交叉口的雜貨店,客源圍繞著在地生活圈發展,以亞航高級職員、成大師生教職員為主。

在東寧路上的明新雜貨店,柴米油鹽都賣,就是沒賣可以買了就能現吃的食品。

明新喜餅從台南東寧路起家。

傾聽顧客需求,明新因此踏入烘焙旅程  

當時台灣的飲食日漸西化,許多人的早餐、點心已逐漸改為麵包,在熟客多次建議下,許俊雄先生開始批發其他食品工廠製作的麵包糕點販售,沒想到,切中鄰里需求,顧客越來越多,需求量竟然大到批發商無法負荷。

批發商無法供應了,顧客吃的需求還是在,那只好自己來吧。於是許俊雄先生前往台北南港烘焙學校(現中華穀類研究所)進修,學成烘焙技術後,雜貨店逐漸轉型為西點麵包專賣店,民國78年正式改組成立「明新食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1年後的今天,「明新食品」雖被許唐誠總經理謙稱是誤打誤撞的結果,不過,仔細剖析,便會發覺明新的成功並非偶然,而在於傾聽、察覺,並真正照顧到人們的需求。

如今的明新食品,產線嚴謹有序。

剩食再循環,發揮食品的最高價值

由於以人們的需求為優先,而人的喜好、口味不斷改變,明新食品有所順應,也有所堅持。比如,因應養生意識抬頭,明新食品率先不添加味精及防腐劑,所有的食品都是新鮮現做,並在有效期限結束前送返回工廠,堅持要讓所有消費者買到的食品,都是最好的狀態。

效期未到便送回工廠的食品,其實仍然品質良好,直接銷毀也非常可惜。考量到食品的再利用性,在明新食品工廠一樓貨車卸貨處,便能看到規劃完善的一區,送回的食品都在此分級整理。午後,貨車將再次駛動,把這些完好的食物,第一時間分批免費送給鄰里獨居者、養殖產業者,讓剩食也能再循環,發揮食品的最高價值。

明新食品為了顧客的健康與喜好,所有的食品都是新鮮現做。

一間「台南的」餅店,把在地剩材變成黃金

「這是一間『台南的』餅店。」談及明新食品61年來的發展歷程,二代接班的許唐誠總經理底氣十足地回應,他說,要不是成大的教職員、要不是東寧路一帶的居民,明新食品也不會有今天。也因為將台南放在心中,在過去參與餅類競賽時,許唐誠總經理總是思考著得做出一款能代表台南的餅,「大家都在做的綠豆椪能算得上『台南特色』嗎?台南出名的是虱目魚啊。」

虱目魚Q餅(台灣美食伴手禮獎)
為了研發「台南特色」的餅,明新食品取材在地虱目魚。

會將虱目魚做成虱目魚Q餅,靈感也來自傾聽。「那是我一個賣魚的朋友,跟我很好嘛,聊天的時候偷偷告訴我的啦!」笑聲爽朗的許總經理說,全身是刺的虱目魚,許多魚販在去掉高經濟價值的魚肚後,就將剩材丟棄,但那剩材並非全無價值——其實每條魚的魚背處,都能刮下毫不帶刺的兩小條魚柳,總共一兩重,「我們就用那兩條魚柳肉做成魚鬆,再加上我們自己做的麻糬,研發成虱目魚Q餅。」

如今,曾被棄為垃圾的虱目魚剩材,明新喜餅給了另一個名字,就叫「一兩黃金肉」。

研發出虱目魚Q餅後,明新食品並未將虱目魚Q餅註冊專利,許唐誠總經理說,「專利申請以後,大家都不能做虱目魚Q餅了,但那沒意思。我希望能有更多餅店也來做虱目魚Q餅、一起讓更多的虱目魚能妥善利用,也許很久以後,虱目魚Q餅就能變成『台南的餅』。」

2020年剛獲「台灣大餅節創新獎」、「優良台灣老店」兩項大獎的明新食品,來自台南、根扎在地,藉由不斷的發現與創新,身體力行,讓全台灣的人都看見了——只要透過觀察、用心發現,再以新的方式珍惜,廢物料也能變黃金。

許唐誠總經理。

照片提供 / 明新食品;攝影 / 陳彥碩

關於作者 陳彥諺

跨領域撰稿人。現在開始關注循環經濟。喜歡循環經濟中「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的概念——萬物皆有新可能。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