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袋所裝載的,不僅是物品的重量,還有環境責任和挑戰。 ——在消費時代為環境把關的「豪堤紙袋」

豪堤是一間扎根台南,面向國際的紙袋生產公司,它曾走進美國白宮、全球迪士尼、台灣鼎泰豐,因重視環保獲得不少國內外公司的青睞。在現今琳瑯滿目的消費時代,逛街時常常可看到人們手上提著大大小小的精品紙袋,舉凡國際知名的NIKE、雅絲蘭黛、TIMBERLAND等等,你所想得到的知名品牌,它的包裝紙袋幾乎都與豪堤有關。

以印刷起家的豪堤,因台灣推行限塑政策所帶起的環保風氣,不得不重新思考業務的規劃,在一次偶然之間接觸到紙袋業務,從此開展了紙袋王國的生涯。豪堤原是小規模生產,逐步擴大到四廠生產,並發展至現今月產能1200萬個袋子的驚人數量。或許1200萬個袋子對於旁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但這代表豪堤已站穩了台灣紙袋的龍頭地位。

石頭紙,防水耐用更環保

傳統紙袋生產,所採用的是原生紙漿原料。採用原生紙漿無可避免要砍伐樹木,然而,樹木銳減會引致氣候變化,對環境造成破壞。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豪堤另闢蹊徑,與台南在地廠商龍盟復合材料公司合作,採用石頭紙原料來製作紙袋。石頭紙(Stone Paper),有著「不砍樹紙張」之美譽,製程時不需添加水,也毋需使用化學藥劑及漂白劑,僅需摻合些許黏著劑在石頭紙的原料碳酸鈣粉之中。

與傳統紙袋相比,以石頭紙製成的紙袋功能可謂是大大升級。因材質緣故,它可完全浸泡在水中,不同於以往木漿製的紙袋一遇到水就軟爛失形。石頭紙紙袋不僅下雨天可以使用外,本身亦不易燃,降低了紙袋成為易燃物的機率,近幾年更是多被用在低溫宅配的包裝上。故此,石頭紙不僅製作環保,更克服了紙袋不耐濕冷的包裝問題。

回收後的石頭紙可以利用光分解,將紙袋還原成石頭灰後,再回到環境中。以石頭紙所製的紙袋,在紙袋市場上提供一個嶄新的選擇,下次逛街時不妨看看手上的商品提袋是否由石頭紙所製成。

採用石頭紙所製的國際品牌紙袋。

FSC標誌,國際認可的環保夥伴

若將豪堤的紙袋提起,不難發現底部有個大大的FSC認證標誌。這個標誌代表著該生產公司的紙類產品被認證為對森林與環境友善,等同是國際認可的環保夥伴。豪堤林俊儒副總經理表示,豪堤最初是沒有送檢,直到環保意識抬頭後才開始送認證,這也成為了打進國際市場的有利通行證,畢竟現在龍頭企業責任與形象皆須對地球盡心盡力,是不可能隨便找沒有經過驗證核可的廠商。得到國際認證,不僅對於合作廠商來說是一種保障,對消費者來說,無疑也是一種辨識。消費者從紙袋是否印有FSC標誌,辨識誰家紙袋在生產過程中有否有顧及到環境因素,從而做出消費決定,透過消費反過來影響生產,為地球把關。

印有FSC認證標誌的豪堤紙袋。

回收紙張搗爛重生,循環再造

即使是印有FSC的紙張,亦並非全然與環保劃上等號。林俊儒副總經補充道,現時許多國外的客戶除了FSC之外,也會要求產品需有PCW40%,即消費後回收紙漿至少達40%以上的標準。例如報章書刊等使用過的紙張材料,重回紙廠進行脫墨後搗爛,再加入60%的原生漿,製作成為一批含40%回收成分的紙張,即是說,一棵樹被砍掉之後,用其所生產出來的紙漿會不斷被循環再利用,樹的價值也因此做法而倍增。此舉減緩了因過度砍伐而造成資源枯竭的問題,亦大大保護了森林和環境。

林俊儒副總經理還提及,在紙袋製作過程中可能會因裁切與修邊而衍生一些廢紙等角料,豪堤會將這些廢紙角料搜集起來,再交由回收廠商進行分類並二次利用,確保耗材不浪費。

碳中和,國際環境議題新挑戰

歐盟自今年7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自2023年開始,將針對未來出口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全面生效。推行這政策意味著生產供應鏈中需做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意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銷,達到淨零碳排放量。豪堤扎根於台南,面向國際,擁有不少在國際上知名的品牌客戶。為了跟上這股趨勢,林俊儒副總經理表示豪堤最近也開始積極地與許多國內外認證廠商共同研議,希望公司未來能盡快有效達致碳中和的目標,為台灣、為地球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力。

林俊儒副總經理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黃禹森;攝影 / 陳彥碩

關於  責任編輯 / 林英華

文字耕耘者,喜歡爬山,迷戀登山過程中那股艱辛卻仍要前行的決心,應與實踐環保之路不謀而合。正攀越「循環經濟」這座大山,請多多指教。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