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個空杯,減少外帶包裝廢棄,打造城市中的封閉循環。——建立人、嶼、物共好共存關係的好盒器

不少人鍾愛手搖飲品,然而,每年被廢棄的飲料杯數量驚人。好盒器共同創辦人宋宜臻和李翊禾,眼見市場上汰舊換新的風氣,造成不少浪費。她們希望在台灣這島「嶼」上生活的「人」們,能夠與其所使用的「物」件,建立一段共好共存的人、嶼、物關係,於是創立了好盒器團隊,推行「正興街杯杯計畫」,透過便利的容器租借服務,推動一次性容器減量,打造城市中的封閉循環,希望實踐外帶包裝零廢棄的可行性。

不認同汰舊換新風氣,推出循環杯實驗計畫

好盒器共同創辦人宋宜臻、李翊禾,兩人都具備工業設計背景,創業之前在3C產業從事設計工作。「工業設計持續讓商品變得更輕更薄,然後促使消費者不斷地更換新產品。我們都不喜歡這種價值觀。」她們看見3C產業的製造過程中,持續地耗損資源,使用者為了追求更新、更潮的商品,不停汰舊換新,造成很多的資源浪費。於是,宋宜臻和李翊禾離開3C產業,創立好盒器團隊,希望藉由設計和科技的力量,建立人與物件、環境之間共好共存的關係。

「正興街杯杯計畫」是好盒器的第一項實驗計畫。2017年,她們在台南觀光勝地正興街區與店家合作,採用甲地借、乙地還的容器租借模式,減少一次性垃圾的產生。這項計畫實施之後獲得不少消費者的支持和回饋,這些年來也持續調整與轉型,例如租借容器從玻璃材質改為塑膠材質、押金制度改為會員制,現在則在多個地點設立自助歸還站,只要把杯子掃完條碼再投入機器中,就完成歸還動作。

好盒器在2017年推行「正興街三點全裸計畫」的活動花絮。

多次改良循環杯設計,在生活中落實環境永續

「挑選合適的容器,改變使用者的價值觀,才能讓這項計畫走得長久。」李翊禾說,好盒器的容器租借剛開始是使用玻璃材質的梅森罐,實際執行後發現玻璃罐較重,消費者覺得不夠便利,此外,玻璃罐不適合堆疊、搬運時容易造成破損,也對店家產生困擾。

經過重新設計改良,目前使用的是自行開發製造的白色循環杯,杯身為全PP材質,黃色防漏處為矽膠材質,每個杯子的組件都可拆卸,零件損壞時只需局部更換。當杯子已無法使用,需要報廢時,則交由廠商回收,讓這些塑膠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新生。李翊禾說,現階段要讓大家認識好盒器,然後願意使用它,讓環境永續的消費習慣,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落實,才能長久持續下去。

PP材質的白色循環杯。

清洗流程嚴格把關,QR code標籤便於管理

「正興街杯杯計畫」當初推行以玻璃容器作租借實驗時,其中一個目的是想測試市民大眾對於食物容器回收再利用的接受程度。李翊禾說,租借流程簡易再加上容器的衛生獲得信賴,大多數的消費者都非常樂意接受容器租借。為了確保容器的乾淨度,好盒器有專屬的清洗合作夥伴,清洗流程符合「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疫情期間除了原本的85度高溫蒸汽殺菌之外,再加一道遠紅外線消毒櫃的消毒流程。好盒器的所有擦拭用布以及包裝袋等,也都經過消毒設備滅菌之後才會出貨。

「要做好循環共享經濟,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概念。」李翊禾以清洗杯子為例,要確保回收後的杯子以乾淨的面貌回到消費者手上,管理是很重要的關鍵。好盒器每個杯子都有獨立的QR code標籤,便於系統控管。未來等到容器租借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也會帶動更多產業鏈的合作,拓展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好盒器設有「自助歸還站」,讓市民能輕鬆簡易歸還循環杯。

冀建立循環網絡平台,讓循環經濟走進大眾生活

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好盒器合作,例如foodpanda的環保外送、統一超商的租借和歸還站等,服務範圍也從台南拓展到其他縣市。除了杯子之外,今年預計再提供餐盒租借服務。截至2021年底,好盒器透過與政府、企業及民間單位的合作,減少超過140,000個一次性容器,循環杯使用次數超過90,000次。

「每使用一次容器租借服務,就會對環境減少一分傷害。」李翊禾期許好盒器未來能夠藉由成功的商業模式去實踐社會企業概念,建立一個循環網絡平台,讓友善環境的理念與循環經濟模式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好盒器的創辦人之一李翊禾小姐。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張煥鵬;攝影 / 吳巧愉;照片提供 / 好盒器

關於  責任編輯 / 林英華

文字耕耘者,喜歡爬山,迷戀登山過程中那股艱辛卻仍要前行的決心,應與實踐環保之路不謀而合。正攀越「循環經濟」這座大山,請多多指教。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