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善耕作認證農法栽種的台南青仁黑豆,被製作成香醇的黑豆乳、滋味回甘的黑豆茶,以及鹹香酥脆的黑豆酥;這些經過產銷履歷認證的黑豆商品,來自一個青銀共農的品牌「幸福千千歲」。這群返鄉青農和在地老農堅持採用環境友善方式種出好作物,除了提供安心溯源食物之外,也為守護土地與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青銀共農為農村帶來活力 休耕田地重獲新生
成立於2015年的幸福良食,以社會創新模式鼓勵青年返鄉務農。幸福良食執行長吳詩涵說,透過青銀共農的模式,不僅能解決農村人口老化與農田廢耕的問題,也讓更多對農業有熱情的青農有一個可以發揮的舞台。
「幸福千千歲」是幸福良食在2020年成立的新品牌,從農作物的生產到加工,都經過產銷履歷與友善認證。近百位超過70歲農友組成的「千歲團」,與年輕農夫一起為食品安全把關,提供給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可溯源農產品。

農作廢棄物回歸田間 生物炭有助植物生長
台南學甲地區的土地屬於旱田,種植的作物以黑豆、玉米、小麥等雜糧類為主。幸福良食協助青農與在地老農進行契作合作,採取友善認證的農法種植,不噴灑農藥和除草劑,並利用科技管理300公頃的田區,種出品質優良的黑豆、玉米、小麥等作物,並且將農產品生產加工製成黑豆茶、黑豆乳、黑豆酥等受歡迎的商品。
「農業廢棄物最終還是回歸大地。」吳詩涵指出,玉米、黑豆採收之後遺留的玉米葉、豆莢,最後全部都會留在田間腐化分解;田區的枯枝雜樹則會被燒製成生物炭,變成土壤裡的有機質肥料。此外,學甲在地婦女也會利用廢棄的玉米葉為素材,編織成杯墊、隔熱墊等實用的日用品,為農業廢棄物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以減塑環保為原則,例如不做單包裝,可以減少垃圾量;黑豆茶的茶包袋使用天然玉米纖維製成,泡完的茶包黑豆可以直接食用,或是整包當作肥料回歸大地。黑豆酥以灌氮氣的方式防潮,替代傳統的防潮包,黑豆乳製造過程產生的豆渣,也有專人回收或是變成田裡的肥料。

友善耕種愛護土地 讓環境生態永續
以益生菌替代化學肥料,堅持無農藥、無除草劑,保護自然環境和土地。田間少了農藥和化學藥劑等有害物質,就會吸引許多老鼠和麻雀前來。於是田間架設起老鷹棲架,讓黑翅鳶有了棲息的地方,幫忙農民捕捉老鼠和麻雀,大幅降低農損情況,是一種友善環境又兼顧農民生計的一種方式。「幸福千千歲」以友善土地、永續耕作為品牌願景,整合各方資源、結合科技管理田區,例如利用大型農機具搭配無人機噴灑益生菌,不僅能夠提高效率,更能降低能源耗損。
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就像是把農業廢棄物回歸土地,或是利用玉米葉製成杯墊,都是一種循環經濟的概念。「幸福千千歲」即將推出的新產品黑豆冰淇淋,就採用可回收利用的材質作為包材,未來還會研發可食用的冰棒棍。「只要是對土地好的事,就會持續做下去。」吳詩涵表示,保持開放心態,樂於與不同的企業和單位合作,具體實踐永續循環經濟的觀念,期待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張煥鵬;照片/ 「幸福千千歲」提供
關於 責任編輯 / 林英華
文字耕耘者,喜歡爬山,迷戀登山過程中那股艱辛卻仍要前行的決心,應與實踐環保之路不謀而合。正攀越「循環經濟」這座大山,請多多指教。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