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師生從學界走向業界,水庫淤泥變身綠建材——以橘色科技為使命的「成大昶閎」

由國立成功大學(以下簡稱成大)土木系輕質與結構材料試驗室研發團隊成立的「成大昶閎」,將研發團隊發明的「水庫淤泥改質技術」,轉變為綠色環保建材——樂土。經過改質,廢土轉化成耐久、防水透氣的建材,將循環經濟與永續創新思維融入日常生活。

水庫淤泥改質技術 讓爛泥變樂土

台灣水庫淤積嚴重,主要的清淤方式以機械開挖和抽泥船為主。水庫清出的淤泥,大部分都是堆積在水庫附近,形成一座又一座小山,當大雨來時,堆積的淤泥又慢慢順著水流回到水庫。「台灣的水庫淤泥主要成分都是黏土,乾的時候硬梆梆、吸水後又變成爛泥巴,建築工程都不喜歡這種材料。」成大昶閎執行長郭文毅十幾年前就讀成大土木所博士班時,曾經參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學校進行「水庫淤泥應用研究」,研發團隊利用奈米改質計畫讓淤泥的特性改變,進而讓原本毫無價值的爛泥巴,變成可以再利用的防水建材——樂土。

奈米改質讓淤泥變成可以再利用的防水建材——樂土。

水庫淤泥改質計劃研究過程相當順利,為了讓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能夠市場化,於是郭文毅創立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技轉成大土木系黃忠信教授的「水庫淤泥改質技術」,同時進駐成大技轉育成中心,成為成大第一家由師生共同創業的衍生公司。「新材料要打入既有市場,有一定的難度!」由於建商都有固定的進貨管道,因此學術界研發的新建材很難被他們採用。郭文毅創業後卻找不到訂單,他回想起當初研究水庫淤泥應用的初衷,就是協助政府為民眾解決問題,於是他重新調整經營方針,以消費者為主要客層,找出新的商機。

樂土根據客户需求客製化解方,在地取材把蚵殼加入灰泥。

實現橘色科技 推進幸福生活

「以橘色科技處理淤泥為使命,實現共容、共生、共榮的理想。」這是成大昶閎的企業願景與永續經營理念。「橘色科技」是成大電資學院講座教授王駿發提出的概念,以人本精神出發,藉由跨領域合作,讓科技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相較於綠色科技著重環保層面,橘色科技更偏重心靈層面,以健康科技、幸福科技與關懷科技三大面向為主。

成大昶閎成立「樂在其中共創基地」,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接觸樂土。

郭文毅表示,學術界期望以科技影響社會大眾,並且藉由科技帶來幸福感。「樂土」就是以橘色科技為使命,藉由奈米先進技術改變水庫淤泥的化學性質,加以改質成為創新的複合材料。樂土的透氣性和防水特性,為許多社會大眾解決惱人的壁癌問題。「這些年來,從消費者身上獲得的正面回饋,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樂土並不是為解決壁癌而設計的建材,但是郭文毅發現許多住家都飽受壁癌困擾,於是他利用樂土的特性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2018年,成大昶閎成立「樂在其中共創基地」,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接觸樂土,透過不同的課程實際操作,更加了解這一個創新材料的特性。

許多藝術家也運用樂土材料創作。圖為正以樂土膜泥進行創作的「半糖去冰法鬥」。

跨領域多元應用 傳遞永續理念

樂土是通過環保標章認證的綠建材,製作過程中也不會產生廢水汙染以及廢棄物。近幾年來,樂土的應用範圍從壁癌、防水、建築工程等範圍,拓展至室內裝飾、文創、藝術等領域,透過跨領域的多元應用,讓人看見資源再利用的無限可能。創業十餘年來,郭文毅始終不忘初衷,而且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陸續加入,共同實踐資源永續、循環經濟理念。

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郭文毅。

「世界轉變的速度很快,我們的思維也要跟著轉變。」郭文毅說,永續,就是珍惜所擁有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抱持著愛物惜物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永續這件事就能持續往前進。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張煥鵬;攝影 / 黃浩

關於  責任編輯 / 吳怡君

在台灣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異鄉人。對未來的憧憬是住在漁港,每天快樂地開著一台裝滿了海產的小貨車。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