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上的熟面孔,咻一聲便飛進水裡——綺麗小獵人「翠鳥」

春日.鳥瞰

The Graceful Little Hunter on Riverbanks:
The Common Kingfisher, Diving into The Water within A Second

河岸の見慣れた顔、シューという音とともに水面に飛んできた——
美しい小さな狩人「カワセミ」

翠綠色的小獵人  俯衝入水捕捉獵物

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 bengalensis (J. F. Gmelin, 1788),是佛法僧目的鳥類。體長約16公分,身體翠綠色,耳羽和腹部呈橙褐色。覓食時,會佇立在岸邊的樹枝或石頭上不動,一旦觀察到有魚靠近,便會迅速衝入水中,將魚緊咬不放。因為這樣的習性,翠鳥也被人們稱作「魚狗」、「釣魚翁」。

翠鳥覓食時會佇立在岸邊的樹枝或石頭上不動,一旦觀察到有魚靠近,便會衝入水中將魚緊咬不放。

停棲河川池塘邊  習慣將魚拍打至昏闕

翠鳥廣泛分佈於全球各地,在歐洲、亞洲和北非都能看到牠。在台灣,主要生活在河川、池塘岸邊,並以淺水的小魚為食,偶爾也會吃蝦、蛙類及昆蟲。翠鳥習慣抓到魚後飛回岸邊,銜住魚頭左右拍打,直至魚失去意識後,再開始慢慢吞食。

翠鳥習慣抓到魚後飛回岸邊,銜住魚頭左右拍打,直至魚失去意識後,再開始慢慢吞食。

於河岸啄洞築巢  土堤水泥化致數量銳減

每年4月到7月是翠鳥的繁殖期,翠鳥夫妻會在河堤上啄洞築巢。然而近年台灣土堤水泥化,翠鳥無法在上面挖洞築巢,也因此失去繁殖的地方,導致牠們數量大幅減少。有鑑於此,屏科大孫元勳教授從2011年起於野溪放置巢箱,做出翠鳥喜愛的陡坡,吸引牠們回溪邊築巢。這樣的棲地復育計畫,不僅留住翠鳥,也減低了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

每年4月到7月是翠鳥的繁殖期,翠鳥夫妻會在河堤上啄洞築巢。攝於新竹縣新埔鎮。2019年3月12日。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麥智軒;攝影 / 王文德總裁

關於  攝影 / 王文德總裁

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前台灣惠氏董事長。退休後投入攝影,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他相信在健康、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關於  責任編輯 / 吳怡君

在台灣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異鄉人。對未來的憧憬是住在漁港,每天快樂地開著一台裝滿了海產的小貨車。

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鳥瞰綠城」

回歸專欄發揮「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也付諸行動,藉「鳥瞰綠城」特輯,分享土地的美好、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