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紅褐繁殖羽,短暫來訪台灣濕地——喜歡結群行動的 「尖尾濱鷸」

夏日.鳥瞰

The Reddish-brown Crown: Migration Patterns And Ecology of The Sharp-tailed Sandpiper in Taiwan

赤褐色の繁殖羽に着替え、暫く台湾の湿地を訪れる鳥——
群れで 行動することが好きな「ウズラシギ」

繁殖羽頭頂紅褐色 喜歡集結成隊活動

尖尾濱鷸,學名:Calidris acuminata (T. Horsfield, 1821),又名尖尾鷸,屬中等體型的鷸鴴科鳥類。體長約17至21公分,羽色有分繁殖羽(夏羽)和非繁殖羽(冬羽)兩型,繁殖羽頭頂為紅褐色,背面黑褐色,胸腹部密佈箭矢狀的斑紋;非繁殖羽則羽色變淡,腹部的紋路變得不明顯。尖尾濱鷸喜歡群體活動,平常覓食時會集結成小隊,也會跟體型相近的鷸鴴科混群。

尖尾濱鷸繁殖羽(夏羽)頭頂為紅褐色,背面黑褐色,胸腹部密佈箭矢狀的斑紋。

停留台灣濱海濕地  習慣邊走邊找食物

夏天,尖尾濱鷸會在西伯利亞的北極圈繁殖,而冬天則會遷移至新幾內亞、斐濟、澳洲及紐西蘭。在台灣,尖尾濱鷸主要出現在濱海濕地如水田、泥灘地、魚塭和鹽田。牠們平常會以昆蟲、螺貝等無脊椎動物為食,在濕地的淺水區域,經常能看到其聳起肩羽、邊走邊找食物的畫面。

在台灣,尖尾濱鷸主要出現在濱海濕地,並以昆蟲、螺貝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每逢春季過境台灣   濕地上空成群飛行

尖尾濱鷸屬台灣普遍過境鳥。每年春季,都能在台灣各大濕地看到牠們的身影。在濕地食物資源豐富時,尖尾濱鷸會集成數百隻的龐大族群,在濕地上空快速且協調地飛行,飛行時還會發出連續且柔軟的「唔咿」聲。台北關渡濕地曾於牠們過境期間,記錄到超過1600隻的大群,是尖尾濱鷸遷移極為重要的中繼站。

尖尾濱鷸屬台灣普遍過境鳥。每年春季,都能在台灣各大濕地看到牠們的身影。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麥智軒;攝影 / 王文德總裁

關於  攝影 / 王文德總裁

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前台灣惠氏董事長。退休後投入攝影,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他相信在健康、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關於  責任編輯 / 吳怡君

在台灣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異鄉人。對未來的憧憬是住在漁港,每天快樂地開著一台裝滿了海產的小貨車。

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鳥瞰綠城」

回歸專欄發揮「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也付諸行動,藉「鳥瞰綠城」特輯,分享土地的美好、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