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遷徙季,群飛場面壯觀——是留鳥也是侯鳥的「黃頭鷺」

日日.鳥瞰

Migratory Season in Sep. : Spectacular Swarms of Cattle Egret, Resident And Migratory Species

9月の渡り時期に群れで飛び回っている姿は壮観を極めるー 留鳥でありながら渡り鳥でもある「 アマサギ 」

非繁殖期一身雪白  常被誤認為小白鷺

黃頭鷺,學名:Bubulcus ibis (Linnaeus, 1758),由於經常棲息在牛背上,因此又有「牛背鷺」之稱。雌雄鳥的羽色相同,非繁殖期間,全身羽色雪白,常被誤認為小白鷺。每年3至7月繁殖期,頭、頸、胸的羽毛轉為黃色。嘴黃腳黑,是黃頭鷺的另一個特徵,與小白鷺的黑嘴黃腳趾恰恰相反。

每年3至7月繁殖期,黃頭鷺的頭、頸、胸的羽毛就會轉為黃色。

站在牛背上  蟲蟲大餐吃到飽

在台灣終年可見黃頭鷺,牠們是留鳥,也是夏侯鳥。每年秋冬季節,北部的黃頭鷺會遷徙至溫暖的南部,直到翌年春年才返回北台灣。黃頭鷺的棲地在平地和中海拔山區,農田、草原和沼澤等地,都可以看見其蹤影。農業時代,常見黃頭鷺停在牛背上尋找牛身上的寄生蟲;牛耕田時,土壤裡的昆蟲、蚯蚓都被翻出,黃頭鷺正好大快朵頤。

每年秋冬季節,北部的黃頭鷺會遷徙至溫暖的南部,直到翌年春年才返回北台灣。

都市叢林適應良好  公園水塘常見其蹤影

在城市裡的河濱公園、人工濕地,或是稻田、旱田以及中海拔山區的相思林、竹林,都很容易看見黃頭鷺的身影。每年9月初至10月中旬,是黃頭鷺遷徙的季節,牠們會由北台灣往暖和的南台灣移動,雲林樟湖、嘉義梅山都是南遷的必經路徑,成群結隊穿越天空的畫面十分壯觀。

黃頭鷺成群穿越天空的畫面十分壯觀。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張煥鵬;攝影 / 王文德總裁

關於  攝影 / 王文德總裁

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前台灣惠氏董事長。退休後投入攝影,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他相信在健康、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關於  責任編輯 / 李汶倢

希望能成為記錄過時代樣貌的人,對未來的憧憬是開一間冰果室賣一些書。

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鳥瞰綠城」

回歸專欄發揮「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也付諸行動,藉「鳥瞰綠城」特輯,分享土地的美好、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