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細長像鴿子,牠是山上虎頭蜂的天敵——台灣稀有猛禽「蜂鷹」
蜂鷹,學名:Pernis ptilorhynchus orientalis (C. J. Temminck, 1821)。又名東方蜂鷹、雕頭鷹,體長約57至60公分,屬中等體型的猛禽。蜂鷹頭小頸長,頭部形狀像鴿子,方便鑽進去蜂巢覓食。羽毛能夠抵禦蜜蜂的叮咬,且羽色差異大,每隻個體都有獨特的深淺斑紋組合。蜂鷹生性謹慎隱密,很怕人,在空中飛行時很少原處盤旋,經常直線快速滑翔。繁殖期間,蜂鷹更會低空繞路避開人類。
蜂鷹,學名:Pernis ptilorhynchus orientalis (C. J. Temminck, 1821)。又名東方蜂鷹、雕頭鷹,體長約57至60公分,屬中等體型的猛禽。蜂鷹頭小頸長,頭部形狀像鴿子,方便鑽進去蜂巢覓食。羽毛能夠抵禦蜜蜂的叮咬,且羽色差異大,每隻個體都有獨特的深淺斑紋組合。蜂鷹生性謹慎隱密,很怕人,在空中飛行時很少原處盤旋,經常直線快速滑翔。繁殖期間,蜂鷹更會低空繞路避開人類。
小辮鴴,學名:Vanellus vanellus (C.Linnaeus, 1758),別名鳳頭麥雞。頭頂上有冠羽,會隨著風任意飄動。小辮鴴喜歡成群活動,會以數十隻為單位,在特定的範圍內,主要以昆蟲、蠕蟲及螺類為食,特別喜歡吃蚯蚓和節肢動物。近年因為小辮鴴會停留在雲林元長鄉、土庫鎮的花生田中覓食,因此會被當地農民稱為「土豆鳥」。
白額雁,學名:Anser albifrons (S. F. Baird,1858),別名真雁、花斑雁。有白色的臉和額頭,由於其外觀與家養鵝和灰雁相似,因此常被誤認為家鵝,但實際上白額雁體型較家鵝小。白額雁習慣在白天成群結隊往陸地覓食,中午後回到棲息地休息,與其他雁類一樣,白額雁習慣在夜間遷徒,飛行時常會發出亢奮的鳴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