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小聲嘹亮,不愛群聚的獨行俠——行蹤神祕的「野鴝」
野鴝,學名:Calliope calliope (Pallas, 1776),雄鳥脖子有著鮮豔的紅色羽毛,因此又有「紅喉歌鴝」、「紅脖」、「紅脖雀」等別名。體長約14至16公分,雄鳥身體羽毛呈棕褐色,眼睛上下兩旁有著白色斑紋,鮮豔的紅脖子宛如一顆耀眼的紅寶石。雌鳥體型略小、羽色亦雷同,喉部為白色或不顯眼的淡紅色。
野鴝,學名:Calliope calliope (Pallas, 1776),雄鳥脖子有著鮮豔的紅色羽毛,因此又有「紅喉歌鴝」、「紅脖」、「紅脖雀」等別名。體長約14至16公分,雄鳥身體羽毛呈棕褐色,眼睛上下兩旁有著白色斑紋,鮮豔的紅脖子宛如一顆耀眼的紅寶石。雌鳥體型略小、羽色亦雷同,喉部為白色或不顯眼的淡紅色。
黃頭鷺,學名:Bubulcus ibis (Cattle Egret),由於經常棲息在牛背上,因此又有「牛背鷺」之稱。雌雄鳥的羽色相同,非繁殖期間,全身羽色雪白,常被誤認為小白鷺。每年3至7月繁殖期,頭、頸、胸的羽毛轉為黃色。嘴黃腳黑,是黃頭鷺的另一個特徵,與小白鷺的黑嘴黃腳趾恰恰相反。
大冠鷲,學名:Spilornis cheela (Latham, 1790),由於以蛇類為主食,因此又有「蛇雕」、「蛇鷹」之稱。大冠鷲是台灣常見的中大型猛禽,身長約55至75公分,展翅可達170公分。成鳥全身羽色呈深褐色,頭頂有黑色羽冠、胸腹部有白色圓斑,眼部和喙的基部及腳均為黃色。除了捕食蛇之外,也以蜥蜴、蛙類、鳥類和鼴鼠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