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素食是全球流行的趨勢。然而,可能對許多人來說,素食只會減少自己在飲食上的選擇,失去許多飲食上的享受和樂趣。為了改變這樣的觀念,月光咖啡館(下稱「月光」)的老闆陳威翰致力於開發各種素食餐點,不僅提供燉飯、烤餅等西式主食料理,還精心設計了多款不含蛋奶的全素蛋糕,供客人選擇。因為他們篤信吃素愛地球,人與環境共好。
從吃葷到蔬食餐廳老闆 關注肉食世界的土地問題
「我家裡是肉食主義,餐桌上可能五、六道是肉,只有一道是菜。那時我說要放棄吃肉,他們覺得我中邪了。」陳威翰說,自己原本和家人一樣以肉食為主,對素食的印象就是清淡又不好吃,直到大學時期,他參加了福智文教基金會的營隊,四天三夜的供餐都是素食,原本覺得自己一定會崩潰,卻發現素食不僅可以做得美味,還和保護地球環境息息相關,於是便開始吃素。
「如果問吃肉會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大部分人會說要殺死一頭牛、一頭豬,但養動物的農場怎麼來?動物要吃的穀物、大豆怎麼來?結果就是雨林被砍伐,土地為了畜牧業的發展不斷被開發,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問題,就是因為人要吃肉,但這件事不是必要的。」
接觸新觀念後,陳威翰除了開始吃素,也被介紹到同屬福智團體的里仁超市工作,而里仁的樓上正好就是「月光」。陳威翰和第一代老闆在倒垃圾時認識,發現「月光」裏有許多和自己抱持相同理念的夥伴,便開始在這裏工作,從學徒一路當到主廚。在疫情期間,「月光」曾一度傳出要結束營業的消息。陳威翰和朋友相約回到此處,感覺有各種因素驅使自己,便決定與第一代老闆共同經營「月光」。
致力鑽研蔬食料理 把吃素快樂送給客人
由於不是一開始就吃素,陳威翰很清楚葷食的魅力,即使「月光」提供的是蔬食料理,他也希望讓原本不習慣吃素的客人覺得好吃。西式料理的風味來源免不了要添加奶蛋,讓吃全素的客人往往無從選擇。陳威翰便積極尋找替代食材,讓全素的素食者也可以享用美味的餐點。
「像我們店裡很受歡迎的烤餅,裡面使用的松露美乃滋就是用豆漿、沙拉油和糖打出來的,全素也可以吃。」陳威翰平常喜歡學習、實驗各種料理,尤其花了大量心力在開發全素蛋糕,有時網路上的食譜和自己想要的味道不同,乾脆繼續嘗試其他食材的可能性。
「像是全素提拉米蘇,網路上的作法是把椰子油和腰果打到很細,但我想要口感更綿密一點,覺得豆腐好像可以做到這個效果,就拿來試做,慢慢就嘗試出全素的提拉米蘇和重乳酪蛋糕。」
雖然研發和製作的成本很高,但看到客人開心地享受甜點,甚至有人詢問一年前吃過的蛋糕還有沒有賣,陳威翰說自己其實很幸福。「有吃全素的客人想吃甜點,但他們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只是給他們原本就該享受的快樂。」
疫情時期減少即棄餐具 相信每個蔬食選擇的力量
在陳威翰接手之前,「月光」就已獲得環保署的綠色餐廳認證。咖啡店的食材盡量選擇在地小農,而店內栽種了料理用的香草,可以提供非一次性外帶容器,讓客人借用或購買。陳威翰說,吃素涵蓋的範圍很廣,不管是為了個人健康或地球環境,本質上都是很善良的事,有這份善良的人通常會發現,能幫助自己和環境的不只是飲食,在生活的每件事都願意多做一點,減少對生命和地球的傷害。
為了渡過嚴峻的疫情期間,「月光」也開始提供外送服務,同時努力尋找對環境友善的紙質容器。陳威翰表示:「雖然這些容器價格較高,但使用時心裡還是比較安定。」從剛開始學習吃素,到現在經營蔬食餐廳,陳威翰發現店裏的客人變年輕了,也很願意談自己對吃素和環保的想法。隨著時代改變,越來越多人推廣素食,鑽研出嶄新的素食料理。即使是「月光」現有的素食菜色,陳威翰仍在不斷改良當中,同時開發新款式,希望讓客人享受到更豐富的素食,從生活中一些微小的飲食選擇,改變世界。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熊信淵;攝影 / 李文成
關於 責任編輯 / 林英華
文字耕耘者,喜歡爬山,迷戀登山過程中那股艱辛卻仍要前行的決心,應與實踐環保之路不謀而合。正攀越「循環經濟」這座大山,請多多指教。
關於 回歸專欄
發揮群運環保「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循環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了解循環經濟與清運業務於生活的重要關聯。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