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鳥瞰
Harmony in The Fields: Coexistence And Conservation of Taiwan's Endemic Ring-necked Pheasant
台湾に特有の亜種、
貴重な保護鳥「首輪雉は」いつも田畑でエサをついばんでいる
珍稀野生動物 紅皮書列入極危鳥種
環頸雉俗稱雉雞,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 Elliot, 1870。繁殖期間,雄雉會發出嘹亮的「嘓、嘓」聲,又有「啼雞」之稱。雄鳥特徵為紅面、藍冠,還有顯眼的白色頸環;雌鳥羽色樸素,淡褐色的身上有著暗褐斑紋。1863年,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曾經發表環頸雉台灣特有亞種的觀察紀錄。隨著外來亞種的雜交,台灣特有種的數量越來越減少,《臺灣鳥類紅皮書》已將牠列入極危鳥種。

棲地逐年縮小 生存面臨嚴重威脅
環頸雉的棲地多在平原地區,農田裡有昆蟲、穀物和嫩葉,更是牠們最愛的活動區域。早年的鄉野田間經常可見環頸雉,如今棲地因為人為因素持續縮減,生存備受威脅。目前環頸雉較常現蹤的地區為中南部和花東,北部地區鮮少有機會看見牠們美麗的身影。

保護環頸雉 政府與民間齊努力
為了保護環頸雉及其棲地,政府積極推動國土生態保育計畫、推廣里山倡議註1概念,提升淺山、平原等地的生物多樣性,並於關鍵農業區推動友善環境生產,例如不毒鳥、不獵捕。台南沙崙農場每年舉辦的「環頸雉西瓜節」,便以實際行動推廣友善耕作,期許在環境與農民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為保育生態樹立典範。

註釋:
1.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是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屆締約方大會 (COP10)決議通過的一項國際倡議。這個倡議行動主張全球各地從社會和科學的角度,重新檢討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互動,並採取何種措施,以恢復或重建「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與海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SEPLS)」。
主編 / 陳彥諺;文字 / 張煥鵬;攝影 / 王文德總裁
關於 攝影 / 王文德總裁
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前台灣惠氏董事長。退休後投入攝影,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他相信在健康、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關於 責任編輯 / 吳怡君
在台灣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異鄉人。對未來的憧憬是住在漁港,每天快樂地開著一台裝滿了海產的小貨車。
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鳥瞰綠城」
回歸專欄發揮「藉由理清,讓生活更好」的精神,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也付諸行動,藉「鳥瞰綠城」特輯,分享土地的美好、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
關於 群運環保
成立於1992年。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秉持著「一間好企業,必須推動社會往前」的理念,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循環經濟」的重視。